幼鴿訓練和調整的重要性
發(fā)表時間:2006-11-17 14:40:39
瀏覽數:9522
轉到我空間 分享到隨寫
(一)訓練
鴿子的訓練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家飛二是路訓,家飛的目地是加快它們的飛速,鍛煉其體力.每一個鴿友都希望自己的鴿子在家飛時有更好的表現,但又時常不盡人意,幼鴿家飛時的表現常受喂食和老鴿的影響,如果飼料供給過多會使幼鴿變懶。有必要適當控制食量。將幼鴿與成鴿分開家飛時幼鴿會飛的更遠、時間更長?傊幸(guī)律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訓練在目前中短程比賽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多次反復的放飛訓練將大大提高選手鴿辨別方向的能力,并適應比賽的環(huán)境。史坦醫(yī)生的鴿子當家飛很好以后,馬上就開始路訓,每個星期兩次30公里放飛,開始的時候以集體放飛為宜,然后分組放飛,如每組10羽,每隔10分鐘放一組,最后單個放飛。在整個賽季內放飛訓練不得停頓。當鴿子翔返時就得馬上進入鴿舍,否則將找不到任何食物。
山普森先生的做法是每周做二次120公里的訓練,每周送出去比賽,他認為幼鴿體內恢復快,可以在飛6-7小時的長程比賽后第二天再度上陣,不要怕幼鴿在比賽中太勞累,而影響長大后的表現。每星期都送去比賽的鴿子在以后的成鴿比賽中都有優(yōu)異的表現。幼鴿的承受力與訓練強度和營養(yǎng)水平有關,北京地區(qū)有鴿友采用每天100-200公里訓放。在這種嚴格訓練下有些鴿子體能會漸漸被耗盡,在多次訓練之后會丟失或越飛越慢,許多人將這些恢復較慢的鴿子淘汰掉,只留下那些體質好恢復能力強的,來組建自己的賽鴿隊伍。
(二)賽前調整
今年的秋賽可以看出目前的賽事太激烈了,500公里的分速高達1700米,且第一歸巢鴿群數量較大,勝敗在幾分鐘之內決定。在這種局面下賽前狀態(tài)調整尤為重要,特別是300-500公里的比賽。我們知道兩點之間直線距離最短,從放飛地到你的鴿棚,相對直線距離最近,但鴿群在歸巢的途中是一群一群飛行,這與鴿子本身群居群飛的生活習性分不開,群飛時它們會有安全感,當離家?guī)坠锏綆资飼r歸巢欲望最強烈的鴿子會離群而直奔自己的家。而有些則隨群而飛。我們在等鴿子時,常有自其它方向飛歸的,正是由于不愿離群而繞路飛歸。
賽鴿歸巢欲望需要人為調整。調整的方法有多種,因人而異,也因條件來選擇。目前賽鴿用藥頗為時髦,常常密不告人,本人認為興奮劑的作用只使其體能超水平發(fā)揮,而對歸巢欲影響不大,因此在比賽中不會有太好的效果,相反使用不當,還可造成迷飛。
山普森先生所采用的是:
1.雌雄分開竟翔法,當幼鴿約4個月大時,依照性別將它們分開到不同的鴿舍,分開的鴿子在戶外運動時可以飛行1.5-2小時,要注意必須在雌雄彼此有興趣之前將它們分開。家飛和路訓也要雌雄分開,比賽前一個星期讓雌雄在一起,整個星期不將他們分開,有些鴿子在這一星期中會自行配對,這對比賽相當有利,比賽開始后雌雄再被分開,只有在交鴿前一個小時讓它們相聚,由于有一個星期共處的經驗,有些鴿子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也會配對,每星期都有新的配對,也就是說每個星期都有新婚的鴿子急著回來見他的配偶。好成績能夠延續(xù)整個賽季。本人在應用此法時發(fā)現雌鴿的表現更為突出尤其在配對后2-4天之內。
2.鰥夫法,此法只比賽雄鴿,這種方式的威力比雌雄分開竟翔法大,應用于幼鴿時,只適用于早熟的雄鴿。鰥夫選手在約7個月大時被選出就與雌鴿完全隔離,在比賽前30天才找一些老雌鴿與其相配,配對之后讓他們下蛋,過一段安穩(wěn)的日子,但到比賽前7天,要將蛋、巢盆和雌鴿一齊移走,讓這些鰥夫選手,單獨到賽季完。為了刺激他們的歸巢欲望只有在交鴿前半小時及比賽后1-2小時讓雌鴿回來短暫相處。
調整的方法很多,但絕沒有一定成功的萬靈之法,關鍵還是要付出時間、空間和和智慧。
免責聲明:本網凡是由用戶發(fā)布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資料,其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fā)布人自行承擔,并負法律責任。賽鴿資訊網不提供任何保證,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