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載:共享
1 關死棚種鴿切勿營養(yǎng)過盛,要注意營養(yǎng)方面的供給。
2 種鴿要玩“透”,賽鴿要有“根”。3 開棚與關棚養(yǎng)鴿,和除蟲、喂食、訓放等都是相對的,唯有“種”是絕對的。
4 要注意賽鴿飛路的極限,在極限內(nèi)飛過多次,再加里程就“掉”了。
5 初入鴿壇的鴿友,切勿對鴿眼緊追不放,注意陷進鴿眼這個迷陣。若對鴿眼契而不舍你反而不會養(yǎng)鴿了。
6 對自己棚中的鴿子可以了如指掌,看他人的鴿子,千萬不要和自己的鴿子一樣。
7 不迷信所謂的行家里手到你棚中給你配鴿子。
8 注意鴿界中的“吹將”,那些沒有成績的養(yǎng)鴿者,就沒有可侃的鴿理論。
9 種鴿過濫不好養(yǎng)。
10 初學養(yǎng)鴿者,不要對放鴿比賽操之過急,養(yǎng)鴿是一門非常的學問,要有過程。
11 引種,要在當?shù)匾N為最佳,既方便又經(jīng)濟,一代鴿就能參賽。
12 如到外地引種,沒有實在朋友作媒介,只憑售鴿者大侃、說包你放多少路,注意上當。
13 引種無須引進冠亞軍鴿,要引進家族中上下左右全都有過成績的鴿族成員。
14 雄鴿育種年齡偏小不好用,雄鴿育種最佳年齡在三—五歲。雌鴿八月即可育種。
15 落地鳥不可馬上就用,要養(yǎng)一段時間去觀察酌情使用。
16 鴿子的適應性很重要,多數(shù)外籍鴿和外地鴿的頭代不能參賽。
17 見鴿友就大侃鴿經(jīng),三句話過后就將鴿眼的妙絕搬出來,這樣的養(yǎng)鴿人多數(shù)不會養(yǎng)鴿。
18 一手競翔,一手育種。
19 鴿子訓放次數(shù)多了有好處,但并不是勝利之本,種氣不好的鴿子訓放百次也無濟于事。
20 鴿書不可死讀,不可認為書本的東西全是正確的。
21 鴿子有無“茫區(qū)”筆者不敢茍合,筆者認為鴿子放路越近越好歸巢,遠了不易定向。遠程和超遠程失鴿,大部是飛偏離了方向。
22 要對鴿書的理論多加分析,要有個人的看法和見解,不可人云亦云。
23 鴿子家飛不可過度強制飛行,順其自然好,家飛好的鴿子,競翔不一定表現(xiàn)好。
24 注意不要將一只不知根底的鴿子摻進你的鴿族中。
25 筆者大都選擇三、四窩之后的“晚生”鴿留種。
26 我給鴿子配對,雄鴿用快速、雌鴿用慢速。
27 500公里遲到鴿,有的在千公里表現(xiàn)很好。
28 幼鴿要淘汰那些骨架松軟、羽毛質(zhì)粗、腰間薄而無力的鴿子。
29 賽前訓放過頻,興奮期早臨,一旦比賽開始興奮期已走向低谷,不一定飛出好成績。
30 有明顯傷殘的鴿子,只要有好的血統(tǒng),也可作種用,要在下代中嚴格挑選,往往是鴿殘而優(yōu)良基因不變。
31 筆者認為養(yǎng)鴿要自己理出自己的路子來,不要生搬硬套去學他人。
32 養(yǎng)鴿----還重在人之交往。心術不正、常懷異心,口是心非,行為不端者鴿界有之。
33 鴿子有了好的成績,也不可驕傲,能保持成績更難。
34 人家賽事失敗,不可暗地譏笑。
35 不要笑話人家“掉”鴿子,在訓放和比賽中掉鴿子,連“大師”級的養(yǎng)鴿家也不能幸免。
36 一邊學養(yǎng)鴿,一邊學作人。
37 鴿子耐寒,懼暑,不要怕凍壞了鴿子。
38 養(yǎng)好鴿子,人要勤,鴿棚內(nèi)外保持常年清潔,鴿子少生病。
39 養(yǎng)功很重要,有了好的種鴿由于養(yǎng)功跟不上,育不出理想的鴿子來。
40 不可輕易用肉眼給鴿子定為哪是種鴿,哪是賽鴿,更不可單憑眼砂去定為哪是種鴿型,哪是賽鴿型。
41 鴿子近親配的說法頗多,筆者近親出的鴿子,五百、一千公里歸巢。但注意一只鴿子一個情況,有的近親一代便成傻瓜。
42 雜交配,我不喜歡將兩羽羽色差異大的鴿子配在一起,如黑配白等。
43 您注意看,飛的快的鴿子什么眼砂都有。
44 給鴿子配對,我主張用血統(tǒng),參考年齡、和用感覺去配。
45 頭巢往往不是“金不換”。好鴿子大多在三巢、四巢中出現(xiàn)。
46 雜交配,最好用一只近血鴿配一只有成績的鴿子為好。
47 飛的快的鴿子要慎用它的一代鴿參賽,最好用它的二代、三代鴿出賽為宜。
48 效法他人養(yǎng)鴿,不可生搬硬套,對號入座。
49 養(yǎng)鴿要有“悟”性,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沒有“悟”性的鴿人很難成功。
50 有靈犀的鴿人,不會墨守成規(guī),而大膽去探索、去踏破禁區(qū),尋覓養(yǎng)鴿真諦,總結(jié)自己的經(jīng)驗。
51 有造詣的養(yǎng)鴿師父,關鍵是幫你怎樣去開發(fā)你的養(yǎng)鴿“悟”性。
52 關于鴿眼理論的文章能寫四車書,但鴿眼仍然是鴿眼,它絕不會是“千里眼”。
53 鴿眼中的眼砂,線扣、眼志等均為鴿眼中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都是圍繞鴿眼而生成的,從鴿眼中能觀察出其它功能都是猜想。
54 從鴿眼中能觀察到鴿子的健康情況。
55 鴿眼理論信則有,不信則無。
56 從鴿書中看到的有關養(yǎng)鴿的文章,都應認真去學,去實驗,去鉆研,但你實地用起來應小心從事。。。。。。
57 鴿書,也應說是鴿知識的泉源,鴿知識的寶庫,如不會分析也能使你走向岐途。
58 養(yǎng)鴿忌朝三暮四。
59 不要光看見人家的鴿子好,要學會研究自己的鴿子,有時好鴿子就在你手中。
60 好的種鴿配哪只也有成績,偶而之間出一只好鴿子,再下幾窩都無所作為的種鴿應淘汰之。
61 鴿痘,筆者認為不可怕,也不一定是蚊叮所致,治療沒有什么好辦法,等痘老干后用工具將它鏟除即可,涂藥也可,不涂藥會自愈。
62 口黃發(fā)現(xiàn)早不怕,將病鴿口扒開,用工具將黃清除即愈
轉(zhuǎn)載:共享
賽鴿的優(yōu)良氣質(zhì)是通過反復選種、育種才逐漸臻于完善的。為了達到最高標準,在選種、育種等方面都必須費心血,當然任何努力都不會白費。賽鴿的良好氣質(zhì)表現(xiàn)在雙翼、羽毛、骨骼、肌肉、心臟和肺臟、消化系統(tǒng))大腦及毅力等方面。幾乎所有的賽鴿都是勇猛的“飛將軍”。經(jīng)過千年的演化,賽鴿的骨骼結(jié)構(gòu),按照飛行的標準來衡量,可以說是特別堅固的,能夠經(jīng)受住不同尋常的飛行強度的。良種賽鴿的雙翼充分展開時的尺寸同身體長度之比明顯大于一般的鴿 子。雙翼是競翔中最基本的飛行器官,關系著成功與失敗,是判斷賽鴿優(yōu)劣的重點部分。
那么什么樣的膀羽才是理想的呢?我認為信鴿的膀羽韌帶應厚實有力,當拉開膀羽后收縮時要富有彈性,不能有僵死感,副羽的毛片要大,手感要柔軟,并富有光澤。主羽(大羽軸)應長的勻稱,過分寬與窄、長與短,都是飛翔中的不利因素,一羽優(yōu)良的信鴿,它的膀羽結(jié)構(gòu)與體形結(jié)構(gòu)應該是相稱的,不然就難以勝任遠程飛翔。
主羽中1-7羽排列是以短逐漸到長,羽條的寬窄不顯,條羽間漏風的間隙小,主羽中8-10羽是很重要的羽軸,羽根部應該寬,羽條尖部窄尖,這樣能使第10羽到第7羽中間漏風的間隙大,使信鴿在空中飛翔時,膀羽能作飛翔運動,而產(chǎn)生前進的動力。究竟怎樣選擇能適應快速的信鴿呢)我們首先應看到它第8-10羽,這三羽的軸長短要基本一致,羽根部要寬,羽尖部要窄尖,這樣羽毛軸由于中間間隙大,漏風面也大,使信鴿在飛翔中阻力小。同時主羽應該長得強勁有力,富有彈性,彎折時就不容易斷裂與變形。往往有許多優(yōu)良信鴿它的主羽損傷后甚至變型,但不久就又恢復了原狀,這說明它的再生能力強。也有的信鴿膀羽,從它的膀羽韌帶到主羽頂端有一個弧度,這種信鴿在空中飛翔時,產(chǎn)生的動力大,而受風的阻力小,具備這樣膀羽的信鴿,一般在參賽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當然,光有好的膀羽,體力不支,必然敗北。所以說,一羽好的賽鴿需要具有在返航路上選擇最佳航線的能力,一往元前的拼搏精神,無與匹敵的飛翔速度,抵制任何引誘的堅強意志,無論遇到什么不利因素,絕不在中途縮翅停飛。同樣,把賽鴿訓練出辨認方向,判斷路程的經(jīng)驗與能力,賽鴿本身自我善于保持體力和斗志,不返“家園”誓不罷休的頑強精神,一切服從“返家”的目標,具備了勇敢。頑強、無畏、耐力等美的素質(zhì),才能稱得起一切完美的賽鴿。
鴿眼實戰(zhàn)
瞳孔收縮與轉(zhuǎn)動
每羽鴿子的眼睛像人的指紋一樣,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僅能極為類似而已,即使類似,其命運卻大不相同。養(yǎng)鴿不看鴿眼就如瞎子養(yǎng)鴿,將無法進入立體的境界。
有關鴿子瞳孔的大小與收縮程度以及眼球的擺動與轉(zhuǎn)動,是這次所探討的主題。我們有時會發(fā)現(xiàn)有些鴿子無法準確地啄食,這是近視或是遠視所造成,若不嚴重,經(jīng)過一段時間可慢慢調(diào)整成正常狀況,我認為這種不正常視力的鴿子應該是屬于“斜視”,兩眼的焦距不一致,何以如此呢?
鴿子是無膽之徒
養(yǎng)鴿者一定都以為鴿子很膽小,其實錯了,鴿子本來就是“無膽”之徒,同時,也無“膀胱”,只要稍為一緊張就會拉屎,是很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因此,當拍攝到狀況較不正常的鴿子,可能要在攝箱內(nèi)擦好幾次鴿屎,導致生理狀況不平衡的鴿子處于長時間的緊迫,容易產(chǎn)生脫水現(xiàn)象。所以,容易過于緊張或是得到下痢的賽鴿在酷熱多關賽的考驗下較難過關,從攝影箱內(nèi)可明顯觀察得知,但這跟鴿子瞳孔收縮及轉(zhuǎn)動有何關系?
鴿子對周圍的感應和鴿眼的感光性都很強,因此,拍攝鴿眼時很難對焦的鴿子,其鴿身通常也很難拍,主要原因有幾個,但前提是鴿子情緒不受太大的刺激(干擾),并且拍攝鴿眼的光源強弱是固定的情況下才能客觀判別。
瞳孔收縮靈敏的鴿子,眼神經(jīng)與腦神經(jīng)較發(fā)達且健全,在相同的光源下,深(暗)色粗砂與淺(亮)細砂眼瞳?都能縮得很小,但特別小的類型很少,而縮得特別小的鴿眼,是對強光過于敏感還是怕強光?
敏感與怕光
針對上述問題,根據(jù)觀察其答案是對光較敏感而非怕強光。鴿眼與人眼長時間處于強光下,眼睛都很容易疲勞,甚至受到傷害。夏季比賽等鴿時,烈日下很多人需戴上太陽眼鏡(墨鏡),否則眼睛很難受。因此,鴿眼處于強光或逆光時,瞳孔縮得越小就看得又清楚又遠,但每羽鴿子的收縮極限不同。至于怕強光的鴿眼若非天生,即是眼睛受傷或生病,下眼皮會往上合,眼睛四周有小水泡,瞬膜無法完全縮在眼瞼里面。反之,生理狀況良好的鴿子,眼睛機能強健,在強光下鴿眼依然張得又圓又大又亮。
鴿眼瞳孔縮得較小的鴿子,晴天時表現(xiàn)好(速度快),依照原理與實際情況對照是成立的,但在中國臺灣多關綜合賽里,輸贏關鍵在于氣流穩(wěn)定度和天候的好壞。天氣好歸返率高,速度(分速)快慢差不多,況且海關都是好天氣的機會很少,然而,比賽鴿的歸返不單只靠鴿眼,還有甚多因素相互影響。
當拍入賞鴿與一般的鴿子時,最大的差別是入賞鴿很少有大瞳孔,反而有少部分怕強光,而瞳孔縮的極小的也是少數(shù),大體都呈現(xiàn)正常的大小。有些時候鴿友可能把“內(nèi)眼志”或“外眼志”很強的鴿眼,或者因弱光下拍攝的鴿眼(國外鴿眼照片居多)誤認為是大瞳孔。
另外,雛鴿(幼鴿)眼晴功能發(fā)育尚未完全時,感光性較弱,即使在強光下拍照,瞳孔都顯得稍大是正常的,鴿齡只要超過3~4個月,瞳孔收縮就能與成鴿相同。
另一種情況則是在極度近親作出的鴿子,偶爾會出現(xiàn)瞳孔收縮不良,對光線感應度較不靈敏的大瞳孔,此類絕無法成為一羽優(yōu)秀的賽鴿。其次是作育配對時,應避免雙親(父母鴿)皆屬較大型的瞳孔,因為,視神經(jīng)及腦神經(jīng)直接遺傳自上代,后天極難改變。因此,幼鴿舍訓即容易迷失或造成飛行嚴重撞擊者,都是視神經(jīng)及腦神經(jīng)有缺陷。若因體能低落或體重過重,或先天結(jié)構(gòu)平衡感不良的鴿子則另當別論。
轉(zhuǎn)動與擺動
眼球的轉(zhuǎn)動(抖動)與擺動,此兩種機能(功能)差異極大。以人的眼睛而言僅能上下左右擺動(俗稱轉(zhuǎn)動),而鴿眼除了能擺動之外,眼球內(nèi)的虹彩可瞬間輕微或強烈轉(zhuǎn)動(抖動),有些則可像水波紋狀上下浮動,而轉(zhuǎn)動具何種功能實難判斷,有人認為是焦距的調(diào)整、磁場感應,或是單純眼球生理的反應,姑且不論其轉(zhuǎn)動或浮動的作用為何,但從多例鴿眼中觀察,可獲得一些較可靠的數(shù)據(jù),到底鴿眼轉(zhuǎn)動的強弱與俗稱“腦波”有何關連?鴿眼轉(zhuǎn)動(抖動)強弱在比賽表現(xiàn)上有何差別?瞳孔大小、收縮靈活度在配對上有何關鍵?從眼神中如何辨別是敏感度高還是屬于神經(jīng)質(zhì)?眼球較凸與較沉(稍凹)的視覺反應有何差異?如何從鴿眼(眼神)看出鴿子的個性、氣質(zhì)甚至活力與健康度?斜視的鴿子視物角度有何不同反應?我們將在下次再繼續(xù)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