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福利視頻|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欧美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91在线免费视频

<optgroup id="ltfxw"><rp id="ltfxw"></rp></optgroup>

  • <dl id="ltfxw"></dl>

    1. <dl id="ltfxw"></dl>
      精彩文章
      我的養(yǎng)鴿故事
      作者:朱德斌
      發(fā)布時間:2009-05-02 0:00:00    點擊率:16547    投票數(shù):20
      文章內容:

       

      參加第三場月晉級初賽)

          養(yǎng)鴿十年了,從最初養(yǎng)天落鳥到海霸王詹森鴿,之間經歷太多,有失敗也有成功,但是更多的是失敗。其實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意志的消沉和不思進取的思想。從養(yǎng)鴿以來,我自我感覺良好,因為我相信只要認真地去努力,去攀登,就算不能成為大師級人物,至少也有三成。失敗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一劑必不可少的良藥,我認為只有失敗才會有思考,只有思考之后,才知道怎樣去做,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功。

          思路決定出路,理念成就夢想,付出就有回報,時間就是基礎。作為一個養(yǎng)鴿人是否能夠成功,取決于先進的理念,這是我最深有體會的,本人所住縣城,比較偏遠,鴿友較少,理念落后,至今思想觀念還處于飼養(yǎng)“國血”的年代,由于賽事競爭力不大,一些素質較差,速度較慢的賽鴿仍然能夠在比賽中獲得名次,分速之慢,令人擔憂和心酸。擔憂的是如此發(fā)展何時才能趕上賽鴿先進地區(qū),心酸的是鴿友經濟基礎薄弱,導致無力購買優(yōu)秀種鴿,鴿舍基礎設施太差。面對這種情況有不少鴿友心知肚明,卻又無可奈何。但是追根溯源,主要還是賽鴿理念落后。

          1999年開始養(yǎng)鴿,有鴿友送了一對鴿子給我養(yǎng),養(yǎng)了幾個月始終配不上,心里真的很著急,好不容易配上后,下了四個蛋,我才明白兩只鴿子都是母鴿,最后拿一只去換,當時認為鼻子大的鴿子好,鴿友不給大鼻子的,總是把鼻子小的換給我,換了兩次都是母的,也不想換了,這事就這樣不了了之。為了找一只公鴿子來配對,認識了縣上的“高手”鴿友,通過對“高手”鴿友成績鴿的觀察、研究,我意識到鼻子大的鴿子也不一定好,認為大鼻子鴿子“好”的理念有所改變。從現(xiàn)在的理念來看,大鼻子的鴿子因影響飛行速度,反而是淘汰的重點對象(當然老種鴿除外)。我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進步,也是養(yǎng)鴿理念開始轉變的起點。

          我剛開始養(yǎng)鴿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國血”鴿,深深被“國血”鴿能超遠程歸巢所感動,對超遠程賽鴿那種不死必歸,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激勵。思來想去,我覺得人生就應該像超遠程賽鴿一樣,確定理想和目標,并契而不舍地去努力實現(xiàn)目標,不斷為賽鴿事業(yè)而奮斗,面對屢次失敗,依然勇往真前。說到這里可能有鴿友會說:“嗨!朋友!是不是有點瞎扯淡?”。其實說實話,本人也不是那種清高之人,只不過出于對賽鴿事業(yè)的狂熱,想在賽鴿育種和比賽上有作為,不甘碌碌無為罷了。

          由于對“國血”鴿的喜愛,現(xiàn)在家中種鴿經過不斷的淘汰,仍然保留了幾只優(yōu)秀的“國血”鴿。如今山區(qū)和偏遠地區(qū)賽鴿理念有所提高,因為山區(qū)不適合超遠程比賽,歸巢率低、比賽難度大,不具備超遠程比賽的條件,所以大多數(shù)鴿友最終順應潮流,開始主攻短程比賽,比賽定格在300至700公里。

          2007年是我賽鴿理念真正開始轉變的一年,最初對外血鴿的偏見,讓我落伍了。當看到有鴿友說速度是賽鴿的生命時還曾持懷疑態(tài)度,以為賽鴿只要能歸巢,能給我們帶來驚喜也就可以了,殊不知沒有速度何來比賽。當然這種觀念的進步并非一帆風順,在當時剛養(yǎng)鴿時300公里、500公里都沒有鴿子歸巢的情況下,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歸巢,沒有什么比歸巢更重要的了。我認為直到現(xiàn)在歸巢仍是每個養(yǎng)鴿人都要考慮的重要課題。隨著時光的流逝,短程賽事火了,雖然鴿子能歸巢了,但是獎金卻被別人搶走了,終于才恍然大悟速度是賽鴿的生命的真正內涵。

          改養(yǎng)短程賽的鴿子以后,漸漸明白有時候養(yǎng)功比血統(tǒng)更重要,于是加強養(yǎng)功,鴿子體質得到明顯改善,鴿子容易歸巢率高了,速度也上去了,最終真正體會到了歸巢加速度所帶來的刺激和樂趣。

          如今我周圍還有一些鴿友,以養(yǎng)著玩為借口,年年養(yǎng)鴿年年不見進步,不想辦法引進好的種鴿,不改善養(yǎng)鴿條件,賽鴿帶病參賽。遇有比賽上籠之時,有鴿子帶病好心鴿友善意提醒,仍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并美其名曰“自然淘汰”。然而當賽鴿不歸巢或成績不理想時,那種失魂落魄的樣子,讓人甚至感覺有點“可憐”……

          然后失敗就找借口說鴿子這東西搞不懂,或者某某某是大戶血統(tǒng)好、鴿子多當然飛不過。其實我分析主要就是養(yǎng)鴿理念落后。

          現(xiàn)在棚中種鴿大多是海霸王詹森鴿,從過去只重視鑒鴿和育鴿,不重視賽鴿的飼養(yǎng)和訓練的落后觀念轉向種、養(yǎng)、訓三者并重。當有鴿友說:“種和養(yǎng)是關鍵,訓放差點也無所謂的時候,我有一只鴿子就是只參加了一次訓放就得了好成績。”于是我笑了,笑的是鴿友忽視了訓練的的重要性。當我說:“我以海霸王詹森鴿為主,海霸王配海霸王用來留種,比賽用系內配和雜交,當純的出現(xiàn)賽績好條件好的鴿子時,我就作為主力種鴿。”這時鴿友笑了,其意是指“不可能有人超越詹森和海霸王,就連保住這一品系都難。”其實不然。

          實際上我的用意很簡單,主要是保信這優(yōu)秀的一滴血,利用這一滴血育出自己的主力血系。也許有的鴿友會對我說:“育種沒有幾十年是做不到的,而且能不能育成還是個求知數(shù)。”其實我說的育種,并不是說要育成什么品種,而是要組建一只沾親帶故,成績穩(wěn)定的一巢鴿子。

          這樣的想法,來源于思考的結果。有的鴿友改養(yǎng)養(yǎng)外血鴿失敗后,又重新養(yǎng)“國血”鴿,主要原因是外血鴿成績不穩(wěn)定,并不是這些鴿友的外血鴿質量不好,而是品種太多太雜,一直走的都是雜雜交路線,當鴿子出成績后,再想育出好鴿子就難了。因為品種太雜,育種意識不到位,成績不穩(wěn)定也是很正常的。

          國內外高手鴿友引進種鴿,都是同時引進幾十只,這種方法既容易買到好鴿子,也便于育種,成績也會比較穩(wěn)定,同時還可保留相對的純系種鴿。

          這是我的養(yǎng)鴿之路,也是我賽鴿理念提高的一個過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成長之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養(yǎng)鴿背后的故事,故事之所以不同,是因為所處環(huán)境、養(yǎng)鴿觀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結果也就因此而不同。通過努力轉變理念,2007年我獲得了500公里冠軍,300公里特比環(huán)亞軍。2008年300公里特比環(huán)亞軍。這就是我的養(yǎng)鴿故事……
      © 2005-2009 賽鴿資訊網 saige.com 版權所有